隨著上海瓔黎藥業有限公司的林普利塞片和上海聯影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醫用血管造影X射線機先后獲批上市,2022年上海藥品和醫療器械的創新之旅畫下圓滿句號:4個1類國產創新藥和9個三類創新醫療器械獲批,數量分列全國第一、第二。
當人們以為這股創新熱情會在歲末年初“喘口氣”時,“開門紅”就來了。1月29日,國家藥監局附條件批準上海旺實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申報的1類創新藥氫溴酸氘瑞米德韋片上市,將國產小分子新冠病毒感染治療藥物的陣容擴至3款。
視線從數字轉移到宜山路上的上海市藥監局行政服務大廳,能更直接地感受“上海創新”趕早先飛帶來的激蕩。
春節假期過后至今,創新藥品和醫療器械的注冊咨詢申請量已相當于去年一整年的總量。
上海九生醫學儀器有限公司正為一款非氣動抗休克服準備材料,打算申請進入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笆袌鰪吞K了,相應需求明顯增加,來趕個早,爭取能盡快獲批上市!狈ǘù砣岁P閎文眼中充滿自信與希望。
即使受到疫情沖擊,近年來上海創新藥和創新醫療器械“兩翼齊飛”之勢依舊不減,創新者勤快的步點是最生動的寫照。

上海市藥監局行政服務大廳 陳璽撼 攝
集聚激發創新
發現并研究產業聚集現象的經濟學家阿爾弗雷德·馬歇爾指出,產業聚集能夠促進專業化投入和服務的發展,提供特定產業技能的勞動力市場,使聚集企業從技術、信息等的溢出中獲益。
醫藥和醫療器械創新之路高投入、高風險、高產出、長周期,無論是美國的波士頓都會區、舊金山灣區、圣地亞哥,還是英國倫敦、劍橋、牛津之間的“醫藥金三角”,產業集聚從來都是一流醫藥或醫療器械企業和研發團隊最倚重的優勢之一,是有效避險、降低綜合成本和增加競爭力的利器。
在豐凱利醫療器械(上海)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李勇看來,上海醫藥和醫療器械創新的高度活躍,得益于多年來用心營造生態圈。
目前,全球藥企前20強的18家和醫療器械前20強的17家都已落戶上海,設立中國區的總部、研發中心、辦事處或者生產基地,在他們的引領下,覆蓋早期研發、臨床研究到商業化生產、上市銷售等全生命周期的產業鏈逐漸成型,對創新人才充滿誘惑。
“我們的研發人員至少70%是在上海招到的!崩钣绿寡,醫療器械創新具有高度的復雜性和集成性,以豐凱利今年進入國家藥監局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的“經皮跨瓣膜心室輔助系統”為例,這款中國自主研發的經皮介入式心室輔助裝置無先例可循,需要材料學、機械學、流體力學、臨床醫學、電子軟件等多學科的專業人才。
在心血管領域,上海配套產業鏈的完善度和相關人才的集聚度首屈一指,更多相關創新成果在此誕生便水到渠成。

創新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不斷“試錯”,對創新醫藥和醫療器械的研發者而言,強大的公共服務資源也是上海的明顯優勢。
2019年,國家藥監局首批認定的45家重點實驗室中,上海共有8家,數量居全國各省之首,覆蓋中藥、化藥、生物制品、輔料包材、醫療器械等領域。上海還有7家藥物非臨床安全性評價研究機構及63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
深勢科技首席藥學官張曉敏認為“張江藥谷”和波士頓都會區的創新生態類似,針對以初創企業為主的創新力量,配套了大量公共實驗室資源。
張江科學城現有各類新型研發機構、企業技術中心、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等近500家,近年來還建設了李政道研究所、張江復旦國際創新中心等一批基礎研究領域的創新機構,以及上?萍即髮W等研究型大學。
安諾瓴路藥業(上海)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姚樹元表示,生物藥研制對連貫性有要求,實驗室里研制的細胞療法藥物要盡可能快地進入試制、物流環節。而在離開實驗室后,上海在制造業上的積累以及作為國際交通樞紐的便捷,是許多地方望塵莫及的。

航拍張江人工智能島 海沙爾 攝
氫溴酸氘瑞米德韋片的瓜熟蒂落就體現了上海突出的制造業配套及臨床資源優勢。
該創新藥由上海藥物所、上海君實生物等聯合研發,上海君實生物與蘇州旺山旺水聯合成立的上海旺實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持有,由上海迪賽諾生物醫藥有限公司受托生產,是“張江研發+上海制造”的典型代表,是上海試點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推動創新研發成果快速上市的又一個成功案例。
在國家、上海多部門協同推進下,獲得臨床試驗批件后3個月內,這款創新藥就完成了Ⅰ期臨床試驗。即使在上海疫情最為嚴重的階段,上海7家新冠肺炎定點醫院仍能納入822例確診為伴有進展高風險的輕度至中度成人患者開展臨床試驗。

類似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的研發也要緊跟醫療資源的步伐,根據臨床反饋及時迭代升級。
去年8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葛均波院士團隊首次使用國產經皮跨瓣膜心室輔助裝置,完成了一例高危復雜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手術。
李勇表示,上海的公共服務資源十分發達,對于外部創新持開放包容態度,“近水樓臺”的優勢讓創新者精準把握到行業最前沿的痛點和短板,避開高昂的試錯成本,看到最有潛力和價值的發展路徑。
挑戰促進轉型
創新的篝火已經燃起,挑戰隨之而來。
上海市藥監局局長徐徠坦言,基因和細胞治療藥物、新型疫苗、納米制劑、超限制造等新產品、新技術正大量涌現,傳統的審批監管模式已經無法從容應對,“守門員”必須轉型為“前鋒”,用服務型監管助力上海加快打造全球生物醫藥研發經濟和產業化高地。
“我們發現,前5年是生物醫藥初創企業的生存困難期,而且7成以上的難題集中在前端,因此首個產品獲批上市的快慢往往關乎生死,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對注冊上市程序有多少了解!钡源簳允羌味▍^生物醫藥產品注冊指導服務工作站的負責人,協助企業厘清適用法規和產品標準、找準正確的注冊路徑、提供預審查服務,是工作站的主要職責。
在上海,這樣的工作站有12座,扎根在12個區的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聚集地。去年,經他們推薦進入國家創新特別審查程序的醫療器械數量占到了上海申請總量的四分之一。
位于閔行“零號灣”的上海念通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曾卡在第三類醫療器械的申請注冊上,其研發的腦機接口上肢醫用康復訓練儀在市面上沒有先例可循。
閔行區醫療器械監管專家多次“會診”,搜集了國內外大量智能康復理療產品的生產指南、質量管理指南、供應鏈管理規范等一手資料,讓年輕的科學家們充分證明創新產品有注冊上市的價值。創始人劉朝旭透露,目前該創新產品已順利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最快今年底獲批。

免疫治療是近年來癌癥治療領域的新方向,CAR-T免疫療法就是其中一種。2021年上海獲批的8個一類國產創新藥中,CAR-T細胞治療產品就占了兩席。
然而它屬于個體化治療產品,來源于不同供者的T細胞給生產工藝的標準化和產品的一致性帶來了極大的挑戰,也因為存在細胞體外擴增后輸回患者體內等環節,對生產、物流等環節的質量、安全控制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審評員也在不斷創新,當前的挑戰是盡快熟悉掌握各種充滿個性的創新,為它們創造符合規范的注冊路徑!鄙虾K幤穼徳u核查中心副主任張景辰表示,在初創企業中,不少研發負責人缺乏標準化、規;a經驗。
為此,審評人員早在全球第一例CAR-T細胞治療產品獲批上市就開始跟進研究,拿出了國外實地考察和交流的資料,幫助申請人逐步轉型為“廠長”,加強CAR-T細胞治療產品的質量安全管控,在“考官”面前加分。

采訪中,多家創新企業都提到上海有一項令人印象深刻的營商服務——幫助發現價值。
什維新智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甲狀腺超聲圖像分析軟件進入上海第二類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不到1年就獲批上市。今年1月,其第二類創新產品乳腺超聲圖像分析軟件也順利獲批。
相比上市速度帶來的驚喜,審評人員的態度更令企業意外。
“服務專員提醒,不要只是基于醫院已有數據做回顧研究,要主動多做前瞻研究,模擬真實診療環境和各種突發狀況來考驗產品,這深深觸動了我!碑a品經理周駿感慨道,公司研發的醫療器械可免于臨床試驗,但監管部門勸說他們“磨刀不誤砍柴工”,產品上市前先積累足夠多有說服力的臨床試驗數據,增強未來競爭力。

哪怕是藥品包裝規格這樣的細節,只要有挖掘價值的潛力,上海的服務型監管就不會放過。
氫溴酸氘瑞米德韋片原本設計為20片一盒,但后期驗證下來一個療程36片,會“浪費”4片。
“申請人原本打算重新申請注冊,但那時在和時間賽跑,我們建議不另起爐灶!鄙虾J兴幈O局副局長張清透露,在提醒企業調整包裝線的同時,藥監部門優化審批流程,確保原有申請獲批的同時給包裝變更備案開辟快速通道,最終讓這款國產新冠口服藥以最快的速度換上了“新衣”。
(轉載自上觀新聞,記者 陳璽撼)
信息來源:
https://yjj.sh.gov.cn/sjdt/20230301/337ccb764eee434ea714c6c5b286a3f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