皕晟百科
ENCYCLOPEDIAS
|
【審評報告】人工晶狀體(JQZ2100554)受理號: JQZ2100554
醫療器械產品注冊技術審評報告
產品中文名稱: 人工晶狀體 產品英文(原文)名稱:AcrySof™ IQ Vivity™ Extended Vision Intraocular Lens (IOL) 產品管理類別: 第三類 申請人名稱:Alcon Laboratories, Incorporated \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 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
目 錄 基本信息 3 一、申請人名稱 3 二、申請人住所 3 三、生產地址 3 技術審評概述 4 一、產品概述 4 二、臨床前研究概述 5 三、臨床評價概述 7 四、產品受益風險判定 11 綜合評價意見 12
基本信息
一、申請人名稱 Alcon Laboratories, Incorporated 二、申請人住所 6201 South Freeway Fort Worth, TX 76134-2099 USA 三、生產地址 6065 KYLE LANE, HUNTINGTON, WV USA 25702
技術審評概述
一、產品概述 (一)產品結構及組成 該產品為一件式后房人工晶狀體, 可折疊, 襻形為 STABLEFORCE 改良型L 襻。主體/支撐部分由丙烯酸苯乙烯酯、 甲基丙烯酸苯乙烯酯、 1 ,4- 丁二醇二丙烯酸酯等聚合而成,添 加紫外吸收劑和藍光吸收劑。非球面光學設計,人工晶狀體前 表面中心具有波前塑形結構。產品經環氧乙烷滅菌,一次性使 用,貨架有效期為 5 年。 (二)產品適用范圍 適用于術前角膜散光<1.00D 且經囊外白內障摘除術摘除 白內障晶狀體后無晶狀體眼的成人患者中一期植入人工晶狀體 進行視力矯正。該人工晶狀體通過擴展焦深來減輕老視對患者 視力的影響,為患者提供近視力、中視力及遠視力。 (三)型號/規格 DFT015 (四)工作原理 人工晶狀體采用 X-Wave 波前塑形技術。人工晶狀體設計 中,使用了兩個前表面具有波前塑性結構,含有兩個過渡要素:
表面過渡要素#1,可以拉伸波面,從而實現焦距范圍的擴 展。 曲面過渡要素#2,微小的曲率變化可以平移波面, 從而擴 大了可用光能的焦距范圍。 以上兩個曲面過渡要素同時協同起作用,從而創建一個擴 展的焦距范圍。 在光穿過表面過渡要素后,波前在通過表面過渡要素的中 心部分時延遲,在通過中心部分以外的區域時超前。波前的延 遲部分傳播較慢, 并且聚焦更近, 以形成向著擴展近端的圖像, 而波面的超前部分傳播更快,并進一步聚焦以在擴展的遠端形 成圖像。波面傳播時向下塌,導致波面前后拉伸,從而擴展焦 距。 二、臨床前研究概述 (一)產品性能研究 申請人開展了設計驗證, 驗證項目包括: 機械性能:模擬外科操作的性能恢復、表面和材質均勻性、 尺寸和允差、壓縮力、壓縮力下的軸向位移、光學偏心、光學 傾角、接觸角、壓縮力衰減、動態疲勞耐久性、襻強度。 光學性能:光焦度、成像質量(MTF)、光譜透過率, MTF 離焦響應、焦深范圍、預期視力、傾斜和偏心下的 MTF、不良
光學/視覺影響等。 理化性能:完全萃取、溶出物、水解穩定性試驗、光照穩 定性、Nd-YAG 激光照射試驗、不溶性無機物、無菌、細菌內 毒素、環氧乙烷殘留量、 2-氯乙醇殘留量。 性能研究資料表明產品符合設計要求。 (二)生物相容性 申報產品與人體預期接觸方式為持久植入, 申請人提交了 生 物 學評價 資 料。 申 報產 品 與該公 司 已 上 市 人 工 晶 狀體 SN60WF(國械注進 20143166451)在材料組成成分及配方、原 材料供應商、生產工藝、初包裝材料、滅菌方式、適用范圍等 相同,提供了對比分析及支持性資料。兩產品完全萃取及溶出 物研究結果顯示具有化學等同性,經綜合評價, 申報產品與市 售同類產品具有毒理學等同性,生物學風險可接受。針對申報 產品中單體等 5 種原料有兩個供應商,申請人說明與同類市售 產品 SN60WF 的情況相同,申請人提供了兩個供應商對原料的 質控標準以支持不同來源原材料生產產品的生物學相容性風險 相當。 (三)滅菌 人工晶狀體采用環氧乙烷滅菌,符合 ISO 11135 的要求。 無菌保障水平為 SAL≤10-6。
(四)產品有效期和包裝 申報產品采用環氧乙烷滅菌。人工晶狀體的貨架有效期研 究包括 5 年加速老化驗證和 5 年實時老化驗證。 申請人提供了 加速老化和實時老化的貨架有效期驗證報告,包括產品穩定性 驗證、包裝完整性驗證和運輸穩定性驗證。 三、臨床評價概述 申請人選取臨床試驗路徑開展臨床評價,該產品為基于本 公司前代產品的改進。 臨床試驗設計為前瞻性、多中心、隨機、 對照臨床設計,評估者和受試者設盲, 共計入組 242 名,其中 納入全植入分析集共 220 名。 臨床試驗的主要性評價指標為距眼鏡平面 66cm 處的單眼 明視 DCIVA(logMAR)、4m 處的單眼明視 BCDVA(logMAR)、 0.2logMAR 處的單眼焦深(從 0 開始在負方向測量)、第 1 只眼 單眼明視 DCIVA 達到 0.2logMAR 或更佳的百分比。臨床試驗 次要評價指標為在 40cm 處單眼明視 DCNVA(logMAR)、在 IOLSAT 問卷的 Q1:“ 總體上, 在過去 7 天中, 您為視物清晰而 配戴眼鏡的頻率為? ” 回答“ 從不” 的受試者比例、距眼鏡平面 66cm 處的單眼明視 UCIVA(logMAR)、單眼明視 UCDVA (logMAR)。此外,還包括支持性有效性指標單眼 BCDVA、單 眼 10%低對比度明視 BCDVA、單眼 25%低對比度明視 BCDVA、 雙眼 BCDVA 、雙眼 UCDVA 、距眼鏡平面 66cm 處的單眼 10% 低對比度明視 DCIVA 、距眼鏡平面 66cm 處的單眼 25%低對比 度明視 DCIVA 、距眼鏡平面 66cm 處的雙眼 DCIVA 、距眼鏡平 面 66 cm 處的雙眼 UCIVA 、距眼鏡平面 40cm 處的單眼 10%低 對比度明視 DCNVA、距眼鏡平面 40cm 處的單眼 25%低對比度 明視 DCNVA 、距眼鏡平面 40cm 處的雙眼 DCNVA 、距眼鏡平 面40cm 處的單眼UCNVA、距眼鏡平面40cm 處的雙眼UCNVA 、 雙眼離焦曲線評價、顯然驗光、SRK/T 常數 A、IOLSAT 受試者 調查。主要安全性指標為眼部 AE 發生率、中視對比敏感度(對 數單位)。次要安全性指標為受試者使用 QUVID 調查問卷報告 的重度和最令人困擾(單獨)視覺障礙的發生率。 此外,還包 括支持性安全性指標不良事件、QUVID 受試者調查、IOP 、裂 隙燈檢查、散瞳眼底檢查、IOL 傾斜/偏心、主觀后囊膜混濁 (PCO)評估、后囊膜切開術(PC)、術中手術問題、術時其他 程序(組合和/或額外)、器械缺陷。其中第 1 只術眼定義為術前 BCDVA 較差眼。如果兩只眼的 BCDVA 相同,則將右眼(OD) 作為第 1 只術眼。 第 1 只眼納入主要統計,第 2 只眼納入支持 性分析。 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全植入分析集 220 例(其中試驗組 107 例,對照組 113 例)。6 個月時 DCIVA 試驗組優效于對照組、 BCDVA 試驗組非劣效于對照組、試驗組相對于對照組單眼焦深 擴展≥0.5 D、試驗組第 1 只眼單眼明視 DCIVA 達到 0.2logMAR 或更佳的百分比為 72.9%。6 個月時 DCNVA 試驗組優效于對照 組、試驗組關于對“總體上,過去 7 天中, 您為視物清晰而配 戴眼鏡的頻率為? ” 問題回答“ 從不” 的受試者比例為 21.6%、試 驗組第 1 只眼的平均單眼 UCIVA 為 0.136 logMAR、試驗組單 眼明視 UCDVA 為 0.117logMAR。此外, 試驗組單眼 BCDVA 比率高于 SPE ISO 閾值,單眼 10%低對比度明視 BCDVA 試驗 組比對照組該值差約 1 行。單眼 25%低對比度明視 BCDVA 兩 組平均值相差小于 1 行。雙眼 BCDVA 兩組平均差異約為 2 個 字母。雙眼 UCDVA 兩組之間的差異小于 1 行。單眼 10%低對 比度明視 DCIVA 試驗組優效于對照組。單眼 25%低對比度明視 DCIVA 試驗組優效于對照組,雙眼 DCIVA 試驗組優效于對照 組。雙眼 UCIVA 試驗組優效于對照組,40cm 處的單眼 10%低 對比度明視 DCNVA 試驗組優效于對照組。 單眼 25%低對比度 明視 DCNVA 試驗組優效于對照組。雙眼 DCNVA 試驗組優效 于對照組。單眼 UCNVA 試驗組優效于對照組。雙眼 UCNVA 試驗組優效于對照組。試驗組雙眼離焦相對于對照組高出>0.5 D。雙眼 Snellen VA 類別, 試驗組相似于對照組。顯然驗光兩組 的大多數第 1 只眼的絕對 MRSE≤0.25 D。SRK/T 常數 A 試驗組
相似于對照組。IOLSAT 受試者調查試驗組優效于對照組。 主要安全性指標結果顯示試驗組第 1 只眼和第 2 只眼的所 有累積和持續性 SAE(包括 SSI)發生率的單側 95% LCL 均低 于 ISO 閾值。未觀察到與試驗組設計特征明確有關的 AE。在第 6 個月時, 在各測試的空間頻率下, 試驗組和對照組的第 1 只眼 平均單眼中視對比敏感度(伴和不伴眩光)之間的差異≤0.21log 單位。 次要性安全指標結果顯示, 在 6 個月時,兩組重度和最 令人困擾視覺障礙的發生率較低,且組間發生率相近。另外, 支持性安全指標結果顯示,試驗組和對照組的第 1 只眼和第 2 只眼報告的眼部 AE 發生率相當,兩組非眼部 SAE 發生率均 <2%。QUVID 兩組中 61.8%-97.3%受試者未經歷過所測得的視 覺障礙(眩光、光暈、星芒、視物模糊、視力模糊、單眼或雙 眼復視、顏色失真或周圍暗區)。IOP 大多數第 1 只眼最終訪視 時的 IOP 較基線無變化或下降。 裂隙燈檢查兩組均無非預期裂 隙燈檢查結果,也無 IOL 觀察結果。散瞳眼底檢查兩組均無非 預期眼底檢查結果。IOL 傾斜/偏心無第 1 只或第 2 只眼的傾斜 度≥1 度, 也無偏心度≥0.5 mm。主觀 PCO 評估兩組間無臨床意 義的主觀 PCO、具有臨床意義的 PCO 和需要 YAG 的 PCO 發生 率類似。 后囊膜切開術相對于對照組試驗組后囊膜切開術的發 生率略低(組間差異為試驗組低-2.5%)。術中手術問題報告了 1 個外科手術問題(對照組第 2 只眼的虹膜損傷)。術時其他程序 為在試驗組 1 名受試者(2 只眼)和對照組 2 名受試者(4 只眼) 中進行了 LenSx 輔助囊膜切開術。 器械缺陷為第 1 只眼未報告 器械缺陷,對照組 1 例第 2 只眼的器械缺陷(折疊錯誤)。 四、產品受益風險判定 根據申請人提供的申報資料,經綜合評價,在目前認知水 平上,認為該產品的上市為適用人群帶來的受益大于風險。但 為保證用械安全,基于對主要剩余風險的規避,需在說明書中 提示相關風險。
綜合評價意見
該申報產品屬于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項目,創新審查受 理號 CQTS2000156。 申請人的注冊申報資料符合現行要求,依 據《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 739 號)、《醫療器械 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令 2021 年第 47 號)等相關醫療器械法規與配套規章,經系統評價后,建議準予注冊。
2023 年 4 月 13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