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21-64199781

    文章
    • 文章
    搜索

    皕晟百科

    ENCYCLOPEDIAS

    首页 >> 臨床評價百科 >>醫療器械法規 >>指導原則 >> 【指導原則】一次性使用人體動脈血樣采集器 注冊審查指導原則
    详细内容

    【指導原則】一次性使用人體動脈血樣采集器 注冊審查指導原則

    一次性使用人體動脈血樣采集器

    注冊審查指導原則

     

    本指導原則旨在幫助和指導注冊申請人對一次性使用人體動脈血樣采集器產品的注冊申報資料進行準備,以滿足技術審評的基本要求。同時有助于審評機構對該類產品進行科學規范的審評,提高審評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本指導原則是對一次性使用人體動脈血樣采集器產品注冊申報資料的一般要求,注冊申請人應依據具體產品的特性對注冊申報資料的內容進行充實和細化,還可依據具體產品的特性確定其中的具體內容是否適用,若不適用,需具體闡述其理由及相應的科學依據。

    本指導原則是對注冊申請人和審查人員的指導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冊審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項,亦不作為法規強制執行。如果有能夠滿足相關法規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詳細的研究資料和驗證資料。應在遵循相關法規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導原則。

    本指導原則是在現行法規和標準體系以及當前認知水平下制定的,隨著法規和標準的不斷完善,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本指導原則相關內容也將進行適時的調整。

    一、適用范圍

    本指導原則適用于作為醫療器械管理的一次性使用人體動脈血樣采集器產品注冊申報資料的準備及產品技術審評的參考。

    本指導原則規定的一次性使用人體動脈血樣采集器為無源醫療器械,通常由貯樣器、采血針、護套、密封件和添加劑等部件組成。動脈血樣采集器貯樣器內的添加劑一般為肝素類物質。無菌提供,一次性使用,管理類別為第三類醫療器械。

    二、注冊審查要點

    (一)監管信息

    包括申請表、術語和縮寫詞列表(如適用)、產品列表、既往溝通記錄(如適用)、主文檔授權信(如適用)以及符合性聲明等,應符合《醫療器械注冊申報資料要求及說明》的要求。按照填表要求填寫申請表,以表格形式列出擬申報產品的型號、規格、結構及組成、附件,以及每個型號規格的標識。

    (二)綜述資料

    1.概述

    描述申報產品通用名稱及其確定依據、管理類別、分類編碼、適用范圍等。該產品屬于《醫療器械分類目錄》中22臨床檢驗器械目錄下11采樣設備和器具項下01動靜脈采血針及連接件,按照第三類醫療器械管理。產品名稱應符合《醫療器械通用名稱命名規則》《臨床檢驗器械通用名稱命名指導原則》及有關規定。

    依據《醫療器械注冊單元劃分指導原則》等文件,主要原材料或添加劑不同、采樣原理不同等,建議區分不同注冊單元,提供各自完整的注冊申報資料。

    2.產品描述

    產品描述應全面、詳細,至少應包括申報產品名稱、工作原理、結構組成及相應圖示、規格型號的劃分及依據、尺寸、各組件原材料(如化學名稱、金屬牌號等)、添加成分(如潤滑劑、添加劑等)、技術性能指標、滅菌方式、預期用途、適用部位、配合使用的產品信息、區別于其他同類產品的特征、是否符合相關標準等。

    人體動脈血樣采集器示例如圖1所示:

     image.png





    1.人體動脈血樣采集器示意圖


     

    3.型號規格

    對于存在多種型號規格的產品,應當明確各型號規格的區別,說明型號規格表述方式中每一字母、數字或符號的代表含義。應當采用對比表及帶有說明性文字的圖片、圖表對各種型號規格的結構組成、功能、產品特征、性能指標等加以描述。

    4.包裝說明

    說明產品的包裝層次,明確產品各層次包裝(初包裝、二級包裝、三級包裝)的材料信息;特別應當說明其無菌屏障系統(包括與滅菌方法相適應的初包裝)的材料信息。

    5.與同類和/或前代產品的參考和比較

    列表比較說明申報產品與同類產品和/或前代產品在工作原理、結構組成、制造材料、性能指標、作用方式,以及適用范圍等方面的異同。

    6.適用范圍和禁忌證

    可根據申報產品的具體預期用途及研究資料,參考本指導原則相關內容要求,進一步確認申報產品具體的適用范圍及禁忌證,描述其為一次性使用醫療器械,并說明預期與其配合使用的產品。

    1)適用范圍:應當明確具體的適用范圍。

    2)預期使用環境:明確預期使用的地點(如醫療機構),說明可能影響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環境條件。

    3)適用人群:說明該器械目標患者人群信息,以及不適宜應用的某些疾病、情況或特定人群(如適用)。

    4)禁忌證(如適用)。

    7.申報產品上市歷史

    如適用,提交申報產品在各國家或地區的上市批準時間、銷售情況。如有不良事件和召回,分別對申報產品上市后發生的不良事件、召回的發生時間、申請人采取的處理和解決方案、相關部門的調查處理情況等進行描述。

    (三)非臨床資料

    1.產品風險管理資料

    按照GB/T 42062《醫療器械風險管理對醫療器械的應用》標準的要求,對產品生命周期全過程實施風險管理。制定該文件時,應充分考慮動脈血樣采集器產品的組件、臨床使用方式等因素。

    應當提供產品風險分析、風險評價、風險控制、任何一個或多個剩余風險的可接受性評定,以及與產品受益相比綜合評價套包風險可接受的文件,并說明對于每項已判定危害的下列各個過程的可追溯性。

    常見風險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的生物學和化學危害(如材料或材料來源變化、原材料純度變化)、生產加工過程可能產生的危害(如不期望的加工助劑殘留、生產環境潔凈度)、產品使用風險因素(如未按照產品說明書使用、采血部位選擇不當、排氣操作不規范、采樣后保存時間過長、誤采靜脈血、出現動脈痙攣、血腫等并發癥)、滅菌過程可能產生的危害(如滅菌方式對產品不適宜、滅菌不完全)、產品包裝可能產生的危害(如包裝破損、標識不清)等。

    2.醫療器械安全和性能基本原則清單

    說明產品符合《醫療器械安全和性能基本原則清單》各項適用要求所采用的方法,以及證明其符合性的文件。對于《醫療器械安全和性能基本原則清單》中不適用的各項要求,應當說明理由。

    3.產品技術要求

    產品技術要求的制定應符合《醫療器械產品技術要求編寫指導原則》的要求,應根據產品的技術特征和臨床使用情況來確定產品安全有效、質量可控的性能指標與檢驗方法。對宣稱的所有與產品安全有效性相關、可以客觀判斷的技術參數和功能,以及特殊設計、性能和結構,應在產品技術要求中予以規定。產品技術要求中的性能指標應不低于相關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產品技術要求中的檢驗方法均應為已驗證的方法。對于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中不適用的推薦要求條款,應說明不適用的原因。

    產品技術要求中應明確產品型號規格并闡明各型號規格之間的區別和劃分依據,提供產品結構及示意圖。明確產品各組件的原材料及相應潤滑劑、添加劑,與人體直接或間接接觸的部件,應寫明其原材料牌號或者應符合的國家/行業標準。描述產品滅菌方法、有效期等信息。

    常見的通用技術指標包括以下項目:

    物理和使用性能:

    貯樣器:潔凈度、刻度標尺、外套、容量允差、圓錐接頭、器身密合性(抽血型血樣采集器的貯樣器適用)、排氣性和密合性(預設型血樣采集器的貯樣器適用);

    采血針:清潔、正直、針座與針管連接牢固度、暢通性、針座與護套配合性、針尖鋒利無缺陷、針管(潤滑劑殘留、清潔無異物、長度)、針座外觀及接頭類型、防針刺保護裝置(激發力、破壞力、抗跌落)(如適用);

    其他:密封件密合性;

    化學性能:重金屬含量、酸堿度、環氧乙烷殘留量(如適用);

    生物性能:無菌、細菌內毒素;

    添加劑性能:標識、含量。

    4.產品檢驗

    注冊申請人應提供符合醫療器械注冊申報法規文件要求的檢驗報告。若申報的產品包括多個型號,選取檢驗的典型性型號應當能代表本注冊單元內其他產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被檢型號產品無法覆蓋本注冊單元,應進行差異性檢驗。

    5.研究資料

    根據申報產品適用范圍和技術特征,提供非臨床研究綜述,逐項描述所開展的研究,概述研究方法和研究結論。

    應當從技術層面論述申報產品的設計、技術特征、性能指標及制定依據、生物學特性研究、滅菌研究等,內容至少應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5.1設計特征

    應列明產品各組件的名稱、材料、結構和功能,提交各部件功能與實現功能的工作原理、途徑。

    5.2產品性能研究

    注冊申請人應提供產品性能研究資料。包括有效性、安全性指標以及與質量控制相關的其他指標的確定依據,所采用的標準或方法、采用的理由及理論基礎。

    產品各部件的使用性能均應進行研究和驗證,其結果應能證明符合臨床使用要求。常見性能研究指標可參考技術要求中性能指標要求。

    以下對性能研究中的關注點予以說明:

    5.2.1設型血樣采集器的采血性能

    預設型動脈采血器在臨床使用時將針栓拉到預設位置后實施動脈血樣采集,待動脈血自動充盈采血器至預設位置時結束采集。排氣裝置發揮排出空氣、遇血液封閉作用。應首先明確排氣裝置的材料及工作原理,如尺寸(直徑、厚度)、孔徑、吸液性等。其次結合產品自身特性和臨床使用特點,開展排氣性能和密合性能研究,建議考慮靜壓頭、壓力值、模擬血液等因素的影響。

    5.2.2添加劑對樣本分析結果的干擾

    應考慮添加劑對樣本分析結果的干擾,目前使用的抗凝劑為肝素。目前已知的肝素對結果的干擾包括稀釋作用、肝素鈉導致鈉離子檢測結果偏高、肝素鋰結合鈣離子導致鈣離子檢測結果偏低、影響酸堿度等情形。對于標稱可用于檢驗血液中相應項目(如酸堿度、鉀、鈉、鈣、氯等電解質、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葡萄糖和乳酸等)的產品,應提交申報產品不對血液中的這些成分的檢驗帶來影響、或影響可接受的研究資料。

    5.2.3采血針結構及性能

    采血針是用于刺入動脈并經過它使動脈血樣流入貯樣器的部件。若有,采血針應符合 GB 15811的規定。針尖第一斜面角宜采用短斜面角,若申報產品使用特殊設計的針尖結構,應提供結構示意圖、必要時提供穿刺性能研究資料。為防止采血針的規格色標與添加劑色標相混淆,不推薦采血針規格的色標。明確針管管壁類型,提交針管剛性、韌性、耐腐蝕性等研究資料。

    5.2.4密封件結構及性能

    密封件用于將采血后的貯樣器密封,使采集的動脈血樣與空氣隔絕。若申報產品帶有密封件,應明確其接頭種類,提供密封性能研究資料。若密封件含有其他特殊設計,應提供相關研究資料,如排氣功能。

    5.2.5防針刺裝置

    防針刺裝置(若有)不應對器械預期的性能和特征及正常使用后的處理產生負面影響,不應妨礙或者影響對器械預期的臨床使用性能,在預期的使用環境中應該能預防誤激活。建議提供防針刺裝置的激活力(如拉力、壓力、扭力)、破壞力、抗跌落等性能研究資料。一旦器械進入安全模式,意外接觸銳器的風險應被降低到最低限度,提供安全模式下的針尖接觸測試評價資料。應提供防針刺裝置模擬臨床使用測試的研究資料,提供樣本量確定依據、對模擬臨床使用測試結果的分析以及結果和結論的總結。

    5.2.6特殊設計、功能和結構

    如果產品具有特殊設計、性能和結構,針對特殊之處提供對應研究和驗證資料。若有不符合國家/行業標準的情形,應說明原因,提交特殊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驗證資料。

    5.3原材料控制

    原材料特性是產品最終質量控制的重要因素。應說明原材料的選擇依據,列明生產過程中所需全部材料(包括潤滑劑、添加劑、粘接劑及相應加工助劑)的化學名稱、商品名/材料代號、化學結構式/分子式、不銹鋼或合金牌號、符合的標準等基本信息,建議以列表的形式提供。

    注冊申請人應提供產品全部原材料符合相應標準的質量控制資料,對于首次用于醫療器械方面的新材料,應提供該材料適合用于人體的預期使用部位的相關研究資料。

    5.4生物學特性研究

    生物學評價資料應當包括:生物相容性評價的依據、項目和方法;產品所用材料的描述及與人體接觸的性質;實施或豁免生物學試驗的理由和論證;對于現有數據或試驗結果的評價。建議按照GB/T 16886.1標準,以及產品與人體接觸方式、接觸時間等,提供生物學評價文件。

    通常情況下,應評價的項目包括細胞毒性、致敏反應、皮內反應、急性全身毒性、溶血、熱原。

    5.5滅菌研究

    參考GB 18280《醫療保健產品滅菌輻射》系列標準、GB 18279《醫療保健產品滅菌環氧乙烷》系列標準和GB/T 16886.7《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第7部分:環氧乙烷滅菌殘留量》等相應標準規定,提交產品包裝及滅菌方法選擇的依據,經過確認并進行常規控制,開展以下方面的確認:

    5.5.1產品與滅菌過程的適應性:應考察滅菌工藝過程對于產品的影響。

    5.5.2包裝與滅菌過程的適應性。

    5.5.3應明確滅菌工藝(方法和參數)和無菌保證水平(SAL),并提供滅菌確認報告。無菌保證水平(SAL)應達到1×10-6。

    5.5.4殘留毒性:若滅菌使用的方法容易出現殘留,如環氧乙烷滅菌,應當明確殘留物信息及采取的處理方法,并提供其解析的研究資料。

    5.6其他資料

    結合申報產品的特點,證明產品安全性、有效性的其他研究資料。對于一次性使用的醫療器械,還應當提供證明其無法重復使用的支持性資料。

    6.穩定性研究

    提供產品穩定性驗證資料,包括貨架有效期、運輸穩定性等。

    提供貨架有效期和包裝研究資料,證明在貨架有效期內,在生產企業規定的運輸貯存條件下,產品可保持性能滿足使用要求,以無菌狀態交付的產品還應保持無菌狀態。本產品的貨架有效期驗證試驗可采用加速穩定性試驗、實時穩定性試驗等。必要時考慮濕度等因素對產品穩定性的影響。

    提供運輸穩定性和包裝研究資料,證明在生產企業規定的運輸條件下,運輸過程中的環境條件不會對產品的特性和性能造成不利影響。產品包裝驗證可根據有關標準進行,如GB/T 19633《最終滅菌醫療器械包裝》系列標準、YY/T 0681《無菌醫療器械包裝試驗方法》系列標準、YY/T 0698《最終滅菌醫療器械包裝材料》系列標準等,提交產品的包裝驗證報告。申報產品的初包裝材料應能保證產品在滅菌、貯存和運輸過程中,對產品性能和安全性不產生不利影響。提供初包裝材料的質量控制標準及驗證數據資料。

    7.其他資料

    一次性使用人體動脈血樣采集器已經列入《免于進行臨床評價醫療器械目錄》。注冊申請人應當按照《列入免于進行臨床評價醫療器械目錄產品對比說明技術指導原則》,從基本原理、結構組成、產品制造材料、性能要求、滅菌方式、適用范圍、使用方法等方面,證明產品的安全有效性。

    (四)臨床評價資料

    對于不符合豁免臨床評價目錄的產品,注冊申請人應按照臨床評價指導原則的要求通過開展臨床試驗,或者通過對同品種醫療器械臨床文獻資料、臨床數據進行分析評價,證明醫療器械安全、有效,提交相應的臨床評價資料。

    (五)產品說明書和標簽樣稿

    產品說明書、標簽應符合《醫療器械說明書和標簽管理規定》的要求。語言應清晰、準確,應提供關于使用步驟、使用環境、禁忌證、注意事項的完整信息。同時,還應滿足以下要求:

    1.產品一般信息及結構示意圖,包括產品結構及組成、產品主要原材料等。

    2.進口產品說明書中內容應忠實于原文,提交產品隨附的完整版原文說明書、標簽及中文翻譯件。

    3.產品適用范圍及相關性能介紹所宣稱內容應有充分的支持資料,不能夸大。

    4.應詳細說明所申報產品實際應用時具體的操作步驟,可以提供圖示。

    5.在說明書中明確產品的禁忌證、針對產品特點的特殊注意事項、警示信息、可能的不良事件及處理措施等。

    6.運輸和儲存條件。企業確定的運輸和儲存條件均應經過驗證,特別是儲存的溫度和濕度,應被產品有效期驗證的條件所覆蓋。

    7.建議注明本產品的使用應符合醫療部門相關操作規范及相關法規的要求,僅限于經培訓的醫護人員使用或類似的警示性語言。

    8.建議注明添加劑類型,并說明其對何種分析結果產生影響。

    9.其他應載明的內容。

    (六)質量管理體系文件

    提供確保產品和質量管理體系符合相關要求文件。說明生產工藝和步驟,列出工藝圖表,對生產工藝的可控性、穩定性應進行確認。生產加工過程中所使用的添加劑、助劑等應說明對殘留量的控制標準、毒性信息,并提供安全性評價報告;應提供產品加工過程中以及終產品的質量控制要求。

    若產品有多個研制、生產場地,應當概述每個研制、生產場地的實際情況。

    三、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39[Z].

    [2]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醫療器械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令第47[Z].

    [3]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公布醫療器械注冊申報資料要求和批準證明文件格式的公告: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21年第121號附件5[Z].

    [4]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醫療器械說明書和標簽管理規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令第6[Z].

    [5]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醫療器械注冊單元劃分指導原則: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通告2017年第187[Z].

    [6]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通用名稱命名規則: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令第19[Z].

    [7]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分類目錄: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告2017年第104[Z].

    [8]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產品技術要求編寫指導原則: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通告2022年第8[Z].

    [9]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臨床檢驗器械通用名稱命名指導原則: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通告2022年第26[Z].

    [10]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免于進行臨床評價醫療器械目錄: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通告2021年第71[Z].

    [11]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列入免于進行臨床評價醫療器械目錄產品對比說明技術指導原則: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通告2021年第73[Z].

    [12]GB/T 16886.1,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第1部分:風險管理過程中的評價與試驗[S].

    [13]GB/T 16886.7,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第7部分:環氧乙烷滅菌殘留量[S].

    [14]GB/T 19633,最終滅菌醫療器械包裝[S].

    [15]YY/T 0681.1,無菌醫療器械包裝試驗方法第1部分:加速老化試驗指南[S].

    [16]GB 18280,醫療保健產品滅菌輻射[S].

    [17]GB 18279,醫療保健產品滅菌環氧乙烷[S].

    [18]YY/T 0698,最終滅菌醫療器械包裝材料[S].

    [19]GB/T 42062,醫療器械風險管理對醫療器械的應用[S].

    [20]YY/T 0612,一次性使用人體動脈血樣采集器(動脈血氣針)[S].

    [21]Blood Gas and pH Analysis and Related Measurements; Approved Guideline-Second Edition[M].

    [22]WHO guidelines on drawing blood: best practices in phlebotomy[Z].


    電話:021-64199781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新松江路926弄開元新都21號樓102室

    策略咨詢:jichengxue@bishengcro.com

    服務系列

    網站導航

    臨床策略咨詢微信號

    文章
    • 文章
    搜索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021-64199781
    臨床策略咨詢微信號
    技术支持: 365網媒 | 管理登录
    seo seo
    国产对白激情二区DJ_一级A特黄性色生活片_丰满人妻在公车被猛烈进入电影_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