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產品受益-風險判定技術
指導原則(2023修訂版)
本指導原則旨在為審評機構在醫療器械上市前申報和審評過程中需要進行受益-風險判定時應考慮的主要因素。通過受益-風險判定表,列出統一的申請/審評考慮因素,有利于提高上市前評審過程的可預測性、一致性和透明度。
本指導原則是供審評機構使用的指導文件,但不包括審評審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項,亦不作為法規強制執行,應在遵循相關法規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導原則。
本指導原則是在現行法規和標準體系以及當前認知水平下制定,隨著法規和標準的不斷完善,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相關內容也將適時進行調整。
一、適用范圍
本指導原則闡釋了審評機構在醫療器械技術審評過程中需要進行受益-風險判定時應考慮的主要因素。當無法判定產品的受益風險時,可參照本指導原則。本指導原則中討論的概念適用于醫療器械全生命周期過程。因此,在設計、臨床前研究、臨床評價、設計變更等階段,注冊申請人可以考慮本指導原則中規定的受益-風險因素。
二、受益-風險判定中考慮的因素
(一)器械受益的評估
可能的受益:通過單獨或總體考慮以下因素進行評估:在器械的預期用途范圍內,包括目標人群范圍內,考慮可能受益的以下各因素。評估因素的內容為提示性,通過這些因素或方法從數據中得出推論,而非提供器械相關數據要求。
1.受益的類型
包括但不限于器械對臨床應用、患者健康及目標人群中患者滿意度的影響(如改善患者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質量、功能恢復、提高生存率、預防功能喪失以及改善癥狀等)。這些指示臨床受益的終點通?梢灾苯訙y量,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需要使用經過驗證的替代終點證明。對于診斷器械,可能需要按照器械的公眾健康受益評估,因為此類器械能夠識別特定的疾病并由此預防疾病的傳播,預測未來疾病發生,提供疾病早期診斷,或者識別給定療法更可能受益的患者。
2.受益的大小
根據特定評價終點或評估是否達到了預定的健康閾值等評估受益,通常使用臨床評分量表。通過評分量表測定的改變、終點改善或惡化、參與者健康情況改變等,可以評估患者受益的大小。同時考慮不同人群受益大小的變化。
3.受益的概率
根據提供的數據,有可能預測哪些患者將會受益。數據可能表明,在目標人群中只有小部分患者受益,或者在整個目標人群患者中某種受益經常發生。另外也有可能的是,不同的患者亞組獲得的受益不同,或同種受益的程度不同。如果可以識別亞組,則指定器械適用于該亞組患者。此外,在權衡受益和風險時應同時考慮受益和風險的大小和概率。與大部分參與者獲得小的受益相比,小部分參與者獲得大的受益可能導致不同的判定結果。舉例來說,對于某種大的受益,即使僅有少數人獲益,也可判定其受益大于風險;對于小的受益,除非受益人群眾多,否則不可判定受益大于風險。
4.效果的持續時間
治療方法可以是治愈性的或需要長期重復治療。一般來講,治療效果的持續時間可能會直接影響其受益的確定。必須長期重復的治療可能引入更大的風險,或者受益可能會隨著治療的重復而逐漸減弱。
(二)器械風險的評估
應綜合考慮以下因素評估可能的風險/傷害的程度:
1.與器械使用有關的不良事件的嚴重度、類型、數量和發生率
(1)器械相關的嚴重傷害—因使用器械引起,有下列情況之一者視為嚴重傷害:危及生命;導致機體功能的永久性傷害或者機體結構的永久性損傷;必須采取醫療措施才能避免上述永久性傷害或者損傷。
(2)器械相關的非嚴重傷害—因使用器械引起,且不符合嚴重傷害的其他傷害。
(3)使用中的并發癥—不屬于不良事件,且不是因器械使用而直接引起的傷害。舉例來說,由于器械植入而引起的麻醉相關的并發癥。對于體外診斷器械產品,采集人體樣本所帶來的風險也應予以考慮。
2.不良事件的概率
預期使用人群中,預計將會遭遇傷害事件的人數比例。在概率計算過程中應考慮該事件是發生一次還是多次。
3. 不良事件的持續時間
有些器械可能會導致暫時的、輕微的傷害;有些器械可能會導致重復但可逆的傷害;而有些器械可能會導致永久性的、不可逆的傷害。審評機構將考慮傷害的嚴重性及其持續時間。
4. 假陽性或假陰性診斷結果引起的風險
假陽性和假陰性相關風險可以是多種的。舉例來說,如果某種診斷器械給出了假陽性結果,患者可能接受不必要的治療(并導致伴隨該治療出現的所有風險),或可能被誤診某種嚴重疾病。如果診斷器械給出了假陰性結果,患者可能無法接受有效治療(并由此錯過治療帶來的受益),或未被得出正確的疾病診斷(由此錯過治療和/或帶來疾病的傳播)。
還應考慮使用某種器械可能引起的不同類型傷害事件的數量,及其累積產生的影響的嚴重性。當多個傷害事件同時發生時,將產生更大的累積影響。舉例來說,一個傷害事件在單獨發生時被視為輕微影響,但當它與其他傷害事件同時發生時,則可能對患者產生重大的累積影響。
(三)在評估器械可能的受益和風險時考慮的其他因素
1.不確定性
受益-風險判定時應考慮器械受益和風險的確定程度。例如由于臨床試驗設計不合理、實施質量不佳,或者數據分析不充分等因素,可能導致研究結果的確定性降低。此外,對于在試驗設計中無法對研究者和參與者設盲的器械類型,有時很難區分真實效果和安慰劑效應;研究結果的可重復性、分析方法的確認、其他類似研究的結果,以及研究是否為同類首次或獨立研究等因素都會影響確定性水平;試驗結果對預期治療和使用人群的可推廣性非常重要。舉例來說,如果該器械使用者需要經過深層次培訓或達到專業化水平,則試驗結果可能并不適合推廣到更廣泛的醫生群體;如果該器械預期用于診斷亞組人群的某種疾病,則可能無法推廣到一般人群?傊,考慮臨床試驗人群對預期的適用人群的代表性非常重要。
2.以患者為中心的評估和患者報告結局
以患者為中心、經過驗證的衡量標準,例如與健康有關的生活質量指標和其他患者報告結局(如患者疼痛或身體機能的評級或評分),可幫助患者和醫務人員討論和決定治療方案,并且可以作為產品受益方面的證據。此類型衡量標準可以使醫生站在患者角度,更好地量化器械產生的影響,并幫助患者在了解更多信息的情況下做出決定。
3.疾病的表征
疾病的治療或診斷情況、臨床表現、對患者的影響方式、診斷后是否需要治療、如何治療、病史及治療進展(如病情是日漸好轉或惡化,分別預計其概率)等均為審評機構進行疾病表征以及判定受益與風險時考慮的重要因素。
4.患者的觀點
如果風險是可識別、可確定的,患者的風險接受水平將存在差異,而這種差異將影響患者個體決定,即與可能獲得的受益相比,風險是否可接受。在做出受益-風險判定時,審評機構發現相當一部分患者愿意承受非常高等級的風險以獲得可能的受益,尤其是受益可以改善生活質量的情況下。在風險和受益難以判定的時候,患者的觀點有助于審評員做出最終決策;颊咂玫脑u估不僅是單方面評估,還應考慮患者是否愿意使用器械,是否愿意接受風險以換取可能的受益,以及評估患者如何權衡不同治療方案的風險與受益。
患者偏好研究可以提供患者對受益與風險的觀點。在眾多治療的結果或其他特征中,患者對特定方案或選項的選擇意愿和接受程度會有所不同。將患者對不同治療方案的選擇意愿和接受程度進行定性定量的評估,即為患者偏好信息。審評機構還可以考慮看護人(例如父母)和醫務人員對特定器械的受益-風險判定的相關性的偏好。
有關患者風險承受能力和其它以患者為中心的評估標準將視情況而定?紤]因素包括疾病的性質、狀況、現有治療手段的可用性及其帶來的受益和風險。
在評估這些數據時,有些患者為實現較低的受益愿意承擔非常高的風險,而有些患者則更加排斥風險。因此,在確定器械是否有效時,審評機構將考慮與患者觀點有關的證據,因為某些患者可能比其他患者更重視受益。應注意,如果某種器械對所有適用的患者來說,可能的風險均超過可能的受益,則審評機構將判定使用該器械本身是不合理的。
患者偏好信息可以顯示大多數患有特定疾病或處于特定病情的患者會考慮接受的受益風險情況。很多因素都可能影響患者對受益風險的看法,包括:
(1)疾病或病情的嚴重度
患有非常嚴重疾病的患者(如危及生命的疾。┛梢猿惺芨蟮娘L險。對于診斷器械,患者個體可能更排斥與嚴重疾病假陰性診斷相關的風險。
(2)疾病的長期性
某些慢性疾病的患者,已經適應了所患疾病及其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因此他們可承受的風險較低,且要求使用高風險器械時,應該獲得更大的治療受益;而某些患有嚴重慢性疾病的患者可以承受更高的風險以獲得較小的受益。
(3)替代治療/診斷
如果沒有其他治療/診斷方案可供選擇,即使受益較小,患者也可能愿意承受更大的風險。
5.可供選擇的替代治療或診斷
在進行受益-風險判定時,審評機構將考慮是否已經批準了用于該適用范圍和患者人群的其他治療方案或診斷方案(包括非器械治療方法)。
在考慮其他療法時,審評機構將考慮其治療效果如何、已知存在的風險、在現行醫療實踐中的應用、受益風險情況以及可用的替代方案如何滿足患者和施治者的需求。受益風險對于具有明確受益的高風險器械,如果其治療對象尚無可用的替代治療方案,審評機構將考慮患者因無器械獲批而無法接受治療所面臨的風險。舉例來說,即使一種新器械帶來顯著受益的可能性較低,但如果沒有其他可用的替代治療方案,且可能的受益超過可能的風險,審評機構仍有可能批準該產品。
6.風險降低和適應證限制
在適當的情況下,使用風險降低措施能夠降低傷害事件發生的概率并改善受益風險狀況。最常用的風險降低方式是在說明書、標簽中包含恰當的信息(例如警告信息和預防措施等),或者限定產品的適用范圍。有些傷害可以通過其他形式的風險控制措施降低,包括培訓和患者告知信息。對于體外診斷器械,可以采用補充診斷試驗以降低風險。
7.上市后數據
器械在真實世界環境中的使用情況可以更好地體現器械的受益風險。在做受益風險的判定時,審評機構可以考慮將收集上市后數據作為證明風險控制措施有效性的方法,也可作為某種器械或特定患者人群的受益風險的附加信息。
這類研究或器械用于真實世界后獲得的數據可能改變特定器械的受益風險情況,尤其當其識別出了新風險、確認特定的風險已被降低、識別出最有可能發生不良事件的患者、或者更具體地區分出不同患者亞組對器械的響應。
8.解決臨床需求的新技術
在評估受益和風險時,審評機構將考慮器械是否采用了突破性技術,并解決了尚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當滿足以下條件時視為器械解決了尚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與現有技術相比臨床上有顯著優勢、與現有療法相比臨床有顯著受益、與現有療法相比帶來更低風險或者提供了沒有可用替代方案的治療或診斷方法。
解決臨床需求的新器械,往往其受益可能相對較小,即使申請人只能證明相對較小的可能受益,仍可認為該新器械具有合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外,創新技術的開發將來可以為患者提供額外的受益。隨著器械的持續改進,其受益風險狀況可能會發生變化(例如受益可能增加或風險可能降低),預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可能發生變化,與初始器械相比,改進后的器械可能更具優勢。在這些情況下,為了鼓勵創新,與大多數已經確定的技術相比,在對創新器械的受益-風險判定中可以接受更大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在可替代方案有限的情況下。
三、受益-風險判定表和基于受益-風險判定的實例
可通過受益-風險判定表(附件1)對受益-風險判定中考慮的因素進行歸納匯總,在進行受益-風險判定時結合產品的特性,對適用項進行填寫。本指導原則同時提供了三個受益-風險判定示例(附件2)和一個基于受益-風險判定的實例(附件3)。
四、術語和定義
1.嚴重度(severity)
危險(源)可能后果的度量。
2.患者偏好信息(Patient preference information,簡稱PPI)
在眾多治療的結果或其他特征中,患者對特定方案或選項的選擇意愿和接受程度會有所不同,將患者對不同治療方案的選擇意愿和接受程度進行定性定量的評估。
3.患者報告結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簡稱PRO)
通常為患者自身健康狀況相關的數據或信息,直接源自患者或受試者本人,而無需經過臨床醫生或任何其他人員的校正或解讀。PRO數據可通過患者自我評估獲得,也可通過他人詢問來進行評估和記錄,但評估者應僅記錄患者的直接反應。
附件:1.受益-風險判定表
2.受益-風險判定示例
3.基于受益-風險判定的實例
附件1
受益-風險判定表
以下內容,請結合產品的特性判斷,對適用項進行填寫。“考慮的問題”是提示性的,不需要逐條解答。
因素 | 考慮的主要問題 | 評價記錄 |
器械受益的評估 |
1.受益的類型 | a) 評價了哪些主要終點(替代終點)? b) 評價了哪些次要終點(替代終點)? c) 患者如何看待受益價值? 注:從臨床試驗資料中得出,如顯著改善患者自理能力、生活質量、輔助功能恢復,降低死亡率、功能喪失、改善癥狀等。 |
|
2.受益的大小 | a) 對于所評價的每個主要終點,次要終點或替代終點: i.每種治療效果的程度如何? b) 用什么方法衡量受益? i.按照該衡量方法,受益大小如何? |
|
3.受益的概率 | a) 這項研究是否能夠預測哪些患者將會受益? b) 預期使用患者獲得受益的概率是多少? c) 不同亞組人群之間的受益有何差別?(如果研究對于亞組人群是充分有效的,需說明特定亞組、差別的特性和造成這些差別的原因) d) 不同人群的公眾健康受益是否有差異? e) 即使是總人口的小部分受益,這些患者如何看待受益價值? |
|
4.效果的持續時間 | a) 如果相關,治療效果的持續時間(包括主要和次要終點)是否能夠確定?如是,請明確。 b) 受益的持續時間對于患者是否有價值? |
|
器械風險的評估 |
5.不良事件(事件和后果)的嚴重程度、類型、數量和發生率 |
|
|
1) 器械相關的嚴重傷害 | 該產品有什么器械相關的嚴重傷害的不良事件? |
|
2) 器械相關的非嚴重傷害 | 該產品有什么器械相關的非嚴重傷害的不良事件? |
|
3) 使用中的并發癥 | 患者會面臨的其他使用中的并發癥? |
|
6.不良事件的概率 | a) 在預期使用人群中發生不良事件的概率是多少? b) 在研究人群中每個不良事件的發生概率是多少? c) 在上述預期中,評估的不確定度是多少? d) 在不同亞組人群中發生不良事件的概率是否有差異(如是,請明確)? e) 考慮到器械帶來的可能的受益的同時,患者是否愿意接受可能的不良事件的風險? |
|
7.不良事件的持續時間 | a) 不良事件會持續多長時間? b) 不良事件是否是可逆的? c) 針對不良事件,應采取什么樣的應對措施? |
|
8.假陽性或假陰性診斷結果引起的風險 | a) 假陽性結果的后果是什么? b) 假陰性結果的后果是什么? c) 這是相關疾病診斷的唯一方法,還是診斷方法的一部分? |
|
評估器械可能受益和風險時考慮的其他因素 |
9.不確定性 |
|
|
1) 臨床研究設計的質量 | 臨床研究數據的可靠性如何? |
|
2) 臨床研究實施質量 | a) 臨床試驗是如何設計,實施和分析的? b) 是否有缺失數據? |
|
3) 臨床研究結果分析的可靠性 | a) 研究結果是否可重復? b) 臨床研究是否是同類首次? c) 是否有取得了類似結果的其他臨床研究? |
|
4) 臨床研究結果的可推廣性 | 臨床研究結果是否可以應用于一般人群,還是僅適用于個別的、特定的群體? |
|
10.以患者為中心的評估 | 器械受益和風險是否包括對生活質量造成的影響(與健康相關)? |
|
11.疾病的表征 | a) 患病會給患者帶來哪些影響? b) 該病是可治療的嗎? c) 病情將如何發展? |
|
12.患者的觀點 |
|
|
1) 患者偏好信息對風險和受益的考慮 | a) 申報器械對患者最重要的受益是什么? b) 申報器械對患者影響最大的風險是什么? c) 是否有明確的定性或定量的患者偏好信息(PPI)表明患者對于該治療結果或替代療法的偏好。 d) 患者偏好信息(PPI)是否表明患者愿意接受申報器械可能造成的風險來換取可能帶來的受益? e) 現有患者偏好信息(PPI)表明的患者對最大可接受風險和最小可接受受益的觀點,是否改變原有的產品風險評價? f) 現有的患者偏好信息(PPI)是否表明:大多數或全部患者在考慮了疾病的嚴重性、長期性或缺乏替代療法的因素后,接受風險-受益之間的權衡? |
|
2) 患者偏好信息相關性和可理解性 | a) 每項風險是否可識別和可確定? b) 患者是否理解每種類型的風險和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c) 患者是否理解每種受益的類型和受益發生的可能性? |
|
3) 患者偏好信息的可推廣性和差異性 | a) 患者偏好信息(PPI)是否表明,患者偏好會因疾病的嚴重性、長期性或其他患者特征而不同?如是,請明確。 b) 患者偏好信息(PPI)是否覆蓋全部預期患者?如果沒有,請具體說明現有患者偏好信息的研究人群。 |
|
13.可供選擇的替代治療或診斷 | a) 是否有其他治療方法? b) 替代療法的有效性如何? i.不同亞組人群間替代療法的有效性差異如何? c) 對替代療法的承受性如何? i.不同亞組人群對替代療法的承受性差異如何? d) 任何已有的替代療法會帶來哪些風險? |
|
14 風險降低和適應證限制 | a) 是否有降低風險的手段(包括將適應證限制在受益大于風險的亞組中)?例如使用產品說明書或標簽,組織培訓,提供附加療法等手段。 b) 建議使用哪些降低風險的手段? |
|
15.上市后數據 | a) 市場上是否還有其他類似適應證的器械? 這些同類器械的有效性和不良事件發生率是否與申報器械的預期發生率相似? b) 已有的上市后數據是否會改變已上市同類產品的風險或受益評估? c) 根據上述風險受益評價,是否有理由在上市后考慮進一步評價以下方面? i.醫療器械的長期性能表現 ii.培訓項目的有效性或使用者使用器械的偏好 iii.亞組人群(例如兒童、女性) iv.罕見的不良事件 d) 是否有理由預計申報器械的“真實世界”性能表現和上市前的表現有顯著差異? e) 是否有用以支持此批準的數據可以推遲到上市后收集? |
|
16.解決臨床需求的新技術 | 這個器械解決的醫療需求多大程度能通過現有治療方法滿足? |
|
受益總結 | 風險總結 | 其他因素總結 |
附件2
受益-風險判定示例
一、示例1
申報產品為一種用于治療嚴重慢性疾病的植入式器械。目前尚無其他治療方案可治愈此類疾病。在臨床確定性試驗中,進行了單臂研究。研究的主要終點是受益的程度,例如,該研究器械與現行的標準治療方法相比較,能夠減輕受試者癥狀。
臨床研究結果如下:
受益:基于臨床研究結果分析,患者植入該器械可能所獲得實質受益的概率為75%。研究已達成其主要臨床終點。一般而言,患有該嚴重慢性疾病的患者,如果身體能夠保持良好行動機能,預期壽命往往較長。
然而,受試者的隨訪期僅為一年,因此無法確定受益的可持續時間。
風險:臨床研究結果顯示,植入器械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低于3%。然而,所有需采用外科手術植入的器械均存在風險。就本案例而言,從文獻中可知,該器械的外科植入手術并非常規手術,死亡率為1%。此外,永久性植入物通常終生留在患者體內,并難以移除,從而可能帶來額外的風險。即使是在器械未啟動的停用情況下,其仍為植入狀態,并且仍然存在斷裂、機械故障或不良生理反應的風險(概率低于3%)。
其他因素:
不確定性:受試者癥狀改善的機理難以識別,外科植入手術是否對改善起到了促進作用也難以判斷。受試者的隨訪期僅為一年,難以確定長期受益;颊咧踩肫餍岛罂赡塬@得受益的概率僅為75%。
患者的觀點:申請人提供的數據顯示,即使受益率僅有75%,大多數患者在考慮到癥狀的嚴重程度,且無有效可替代治療方案的情況下,愿意承擔植入器械的風險。
風險降低:植入和移除(如需要)器械的外科手術是有風險的,但如果要求由專業臨床醫師進行手術,可降低風險。
批準/不批準的綜合考量:患者受益率相對高(預期使用人群的受益率約為75%)。在這個案例中,由于不能確定必然受益的患者,所以無法選擇將該器械的適用人群限制在必然受益的患者。此外,植入器械具有重大風險,且研究結果仍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然而,對于可能獲益的目標人群來說,為了能夠緩解癥狀、改善生活質量,有些患者已經表示愿意接受相關風險。而且盡管風險確實存在,但如僅允許專業臨床醫師操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風險。此外該器械所治療的嚴重慢性疾病的替代治療方案極其有限。因此,該器械很可能會獲得批準。
二、示例1的工作表
因素 | 考慮的主要問題 | 評價記錄 |
器械受益的評估 |
1.受益的類型 | a) 評價了哪些主要終點或替代終點? b) 評價了哪些次要終點或替代終點? c) 患者如何看待受益價值? 注:從臨床試驗資料中得出,如顯著改善患者自理能力、生活質量、輔助功能恢復,降低死亡率、功能喪失、改善癥狀等。 | 減輕癥狀。 改善行動機能。 延長患者預期壽命。 |
2.受益的大小 | a) 對于所評價的每個主要終點,次要終點或替代終點: i 每種治療效果的程度如何? b) 用什么方法衡量受益? i 按照該衡量方法,受益大小如何? | 有效減輕患者的癥狀。 |
3.受益的概率 | a) 這項研究是否能夠預測哪些患者將會受益? b) 預期使用患者獲得受益的概率是多少? c) 不同亞組人群之間的受益有何差別?(如果研究對于亞組人群是充分有效的,需說明特定亞組、差別的特性和造成這些差別的原因) d) 不同人群的公眾健康受益是否有差異? e) 即使是總人口的小部分受益,這些患者如何看待受益價值? | 一旦器械上市銷售,患者有75%的概率(預測概率)可以受益。 受益的患者對器械非常認可;颊咧匾暙@得受益的機會。 |
4.受益的持續時間 | a) 如果相關,治療效果的持續時間(包括主要和次要終點)是否能夠確定?如是,請明確。 b) 受益的持續時間對于患者是否有價值? | 僅隨訪一年。 行動機能改善的患者的預期壽命可能更長。 患者認可受益,即使受益僅維持一年。 |
器械風險的評估 |
5.不良事件(事件和后果)的嚴重程度、類型、數量和發生率: |
|
|
1) 器械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 | 該產品有什么器械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 | 與永久植入性器械有關的已知風險。器械斷裂、機械故障或不良生理反應。 如需要,移除器械將比較困難。 |
2) 器械相關的一般不良事件 | 該產品有什么器械相關的一般不良事件? | 不適用 |
3) 使用中的并發癥 | 患者會面臨的其他使用中的并發癥? | 器械的外科植入手術并不是常規手術,且具有較高風險。 |
6.不良事件的概率 | a) 在預期使用人群中發生不良事件的概率是多少? b) 在研究人群中每個不良事件的發生概率是多少? c) 在上述預期中,評估的不確定度是多少? d) 在不同亞組人群中發生不良事件的概率是否有差異(如是,請明確)? e) 考慮到器械帶來的可能的受益的同時,患者是否愿意接受可能的不良事件的風險? | 低。 外科手術的死亡率為1%。 植入器械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低于3%。 器械斷裂、機械故障或不良生理反應相關的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低于3%。 |
7.傷害事件的持續時間 | a) 不良事件會持續多長時間? b) 不良事件是否是可逆的? c) 針對不良事件,應采取什么樣的應對措施? | 與器械有關的不良事件將在器械植入期間持續存在,但在器械移除后這些事件是可逆的。 |
8.假陽性或假陰性診斷結果引起的風險 | a) 假陽性結果的后果是什么? b) 假陰性結果的后果是什么? c) 這是相關疾病診斷的唯一方法,還是診斷方法的一部分? | 不適用 |
評估器械可能受益和風險時考慮的其他因素 |
9.不確定性: |
|
|
1) 臨床研究設計的質量 | 臨床研究數據的可靠性如何? | 臨床研究設計和執行情況良好,但隨訪期僅持續了一年。 |
2) 臨床研究實施質量 | a) 臨床試驗是如何設計,實施和分析的? b) 是否有缺失數據? | 可能存在問題:數據缺失。 |
3) 臨床研究結果分析的可靠性 | a) 研究結果是否可重復? b) 臨床研究是否是同類首次? c) 是否有取得了類似結果的其他臨床研究? | 存在數據缺失,但執行了敏感度分析,并且結果相對可靠。 |
4) 臨床研究結果的可推廣性 | 臨床研究結果是否可以應用于一般人群,還是僅適用于個別的、特定的群體? | 器械應由專業臨床醫師操作。 |
10.以患者為中心的評估 | 器械受益和風險是否包括對生活質量造成的影響(與健康相關)? | 患者高度重視該治療方法,因為沒有其他有效的替代治療方案,并且該治療方法有可能改善患者的總體生活質量。 |
11.疾病的表征 | a) 患病會給患者帶來哪些影響? b) 該病是可治療的嗎? c) 病情將如何發展? | 疾病非常嚴重并且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行動能力。疾病是慢性且不可治愈的。 |
12.患者的觀點 |
|
|
1) 患者偏好信息對風險和受益的考慮 | a) 申報器械對患者最重要的受益是什么? b) 申報器械對患者影響最大的風險是什么? c) 是否有明確的定性或定量的患者偏好信息(PPI)表明患者對于該治療結果或替代療法的偏好。 d) 患者偏好信息(PPI)是否表明患者愿意接受申報器械可能造成的風險來換取可能帶來的受益? e) 現有患者偏好信息(PPI)表明的患者對最大可接受風險和最小可接受受益的觀點,是否改變原有的產品風險評價? f) 現有的患者偏好信息(PPI)是否表明:大多數或全部患者在考慮了疾病的嚴重性、長期性或缺乏替代療法的因素后,接受風險-受益之間的權衡? | 為了獲得受益,患者愿意承擔植入器械的風險,因為其癥狀很嚴重,且沒有其他有效的替代治療方案。 |
2) 患者偏好信息相關性和可理解性 | a) 每項風險是否可識別和可確定? b) 患者是否理解每種類型的風險和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c) 患者是否理解每種受益的類型和受益發生的可能性? |
|
3) 患者偏好信息的可推廣性和差異性 | a) 患者偏好信息(PPI)是否表明,患者偏好會因疾病的嚴重性、長期性或其他患者特征而不同?如是,請明確。 b) 患者偏好信息(PPI)是否覆蓋全部預期患者?如果沒有,請具體說明現有患者偏好信息的研究人群。 |
|
13.可供選擇的替代治療或診斷 | a) 是否有其他治療方法? b) 替代療法的有效性如何? i不同亞組人群間替代療法的有效性差異如何? c) 對替代療法的承受性如何? i不同亞組人群對替代療法的承受性差異如何? d) 任何已有的替代療法會帶來哪些風險? | 有替代治療方案,但對接受該器械治療的患者無效。 |
14 風險降低和適應證限制 | a) 是否有降低風險的手段(包括將適應證限制在受益大于風險的亞組中)?例如使用產品說明書或標簽,組織培訓,提供附加療法等手段。 b) 建議使用哪些降低風險的手段? | 僅限專業臨床醫師使用該器械。 |
15.上市后數據 | a) 市場上是否還有其他類似適應證的器械? 這些同類器械的有效性和不良事件發生率是否與申報器械的預期發生率相似? b) 已有的上市后數據是否會改變已上市同類產品的風險或受益評估? c) 根據上述風險受益評價,是否有理由在上市后考慮進一步評價以下方面? i. 醫療器械的長期性能表現 i. 培訓項目的有效性或使用者使用器械的偏好 ii. 亞組人群(例如兒童、女性) iii. 罕見的不良事件 d) 是否有理由預計申報器械的“真實世界”性能表現和上市前的表現有顯著差異? e) 是否有用以支持此批準的數據可以推遲到上市后收集? | 市場上有針對不同適應證的類似器械,得以借此推測其長期不良事件發生率,例如器械斷裂。 可以在上市后評價器械的長期表現,例如受益的持續時間和長期(1年以后)不良事件發生率。 如果器械是由專業臨床醫師遵照守說明書、標簽的要求進行操作,那么“真實世界”的性能表現應與上市前類似。 獲得上市后信息之后,可以對培訓的效果進行評估(和改進)。 |
16.解決臨床需求的新技術 | 這個器械解決的醫療需求多大程度能通過現有治療方法滿足? | 不適用 |
受益總結 | 風險總結 | 其他因素總結 |
75%的概率改善患者的移動性和生活質量。 | 需要外科手術的永久植入式器械;颊哂25%的概率不能獲得受益。嚴重的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器械斷裂、機械故障或不良生物反應。 | 患者愿意接受風險,因為能夠獲得實質性受益的概率較高。通過限制僅由專業臨床醫師使用器械,可以降低風險。 |
結論 可能受益是否大于可能風險? |
是。適用人群沒有有效的替代治療方案,且病情嚴重;颊唢@著改善生活質量的概率為75%;颊咴敢獬袚L險,即使無法確定是否能夠獲得受益,因為一旦受益,則必然是重大受益。這些患者已經嘗試過替代治療方案,但均無效,因此,他們不會因為受益不明確而放棄有效治療的方案。此外與該器械有關的風險,盡管嚴重,但并不高于類似治療方案。 |
三、示例2
申報產品為一種新型記憶替代性器械,預期用于治療癡呆和記憶障礙性疾病。該產品為永久植入式器械,且患者必須接受大腦切除術以使該器械能夠正常工作;颊叩乃杏洃泴⒈幌螺d到計算機芯片上,進而通過該芯片實現該器械的功能;颊咭坏┲踩朐撈餍,其保留的所有剩余記憶均將丟失。
受益:該器械的臨床試驗表明,癡呆早期的受試者植入該器械后有顯著改善,而癡呆晚期的受試者則改善較小。如在大部分記憶仍完好時植入該器械,受試者可體驗到最大化的受益,其整體生活質量也有所提高。由于該臨床試驗涵蓋了兩個亞組人群,即疾病早期和晚期的受試者,基于該試驗結果推測,如器械獲準上市,處于疾病早期的患者人群可能獲得顯著的改善,而處于疾病晚期的患者人群則可能僅獲得極小的改善。
風險:植入該器械,患者需接受高風險的外科手術。手術過程通常只有接受過特定培訓的神經外科醫生方可執行。即使如此,基于既往臨床研究和文獻數據,此類外科手術本身的嚴重不良事件的風險概率約為8%。此外,針對該器械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患者可能發生的不良事件包括:部分肢體麻痹、失明、運動能力喪失、眩暈以及失眠癥(預期發生率為1%);非嚴重不良事件包括一過性人格改變、情緒波動、以及言語不清(預期發生率為5%)。
其他因素:
不確定性:針對該器械開展的臨床試驗中,納入的符合入組標準且自愿參加的受試者數量較少,但該試驗的設計和執行情況良好,數據結果可靠。試驗結果具有可推廣性。該試驗結果提示,記憶丟失早期的受試者可能獲得最好的效果。
患者的觀點:由于該產品預期治療的疾。òV呆和記憶障礙性疾。,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嚴重影響,且考慮到阿茲海默癥病程進展的特點,部分患者及其監護人員為了獲得癥狀改善、減輕疾病發展至晚期可能造成的家庭的負擔,通常能夠承受更高的風險,甚至可以接受發生嚴重不良事件的風險。而其他患者,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對類似風險的接受程度偏低。
對于疾病進展至晚期、癥狀更嚴重的患者,使用該器械的潛在獲益較低。且由于此類患者處于疾病晚期,認知功能障礙更為嚴重,其風險承受能力往往難以評估。
可供選擇的替代治療或診斷:目前尚無可用的替代治療方案。
風險降低:與該器械有關的風險較大。通過限定手術操作者必須為接受過特定培訓的外科醫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與器械植入和移除(如需要)過程相關的風險,但與人格改變相關的風險無法降低或預測。還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降低風險:限定該器械預期適用于處于疾病早期、更可能獲益的患者,并且在說明書、標簽中引用臨床試驗的數據來說明癥狀越嚴重的患者,植入該器械后的獲益可能越低。
解決臨床需求的新技術:目前尚無其他可用的類似技術。未來對于該器械的進一步改進可能使得其適用于治療其他更多類型的影響認知功能的疾病。此外,目前尚無其他治療方法能夠為目標人群帶來與該器械相似的受益。
批準/不批準的綜合考量:該器械可為某個特定且預知的患者亞組帶來實質性受益,而為另一個特定且預知的患者亞組帶來的受益則極小。雖然針對該器械的臨床試驗規模較小,但數據質量良好,且結果的置信區間窄。該試驗結果的不確定性與通常將試驗結果從研究樣本推廣到真實世界人群而導致的不確定性一致。與器械使用相關的風險較高,但通過對植入/移除(如需要)器械的醫生進行培訓可降低部分此類風險。此外,盡早植入器械可能為患者帶來最大受益;但同時由于植入的時間更早,患者也需承擔更長期的風險;因此,那些期待獲得最大受益的患者也必須承擔最大的風險。申請人提供的數據表明,很多罹患記憶障礙的患者愿意嘗試存在較大風險的新療法,來保持他們的記憶和維持生活質量。此外,另一項值得考慮的重要因素是,目前針對該類疾病尚無可用的替代療法。盡管器械相關的風險非常高,但由于其為患者帶來的可能的受益、以及無治療情況下該類疾病逐漸惡化的進展特性,某些患者仍然可以接受這些風險。而相關的風險是已知且可量化的。因此,盡管該器械存在重大風險,綜合上述諸多方面的考慮因素,審評機構可能僅批準該器械適用人群為癡呆早期的患者。對于某個特定患者,是否植入該器械取決于患者偏好(可能包括法定監護人的偏好)和醫學判斷;趯υ擃惣膊∵M展的可能性和時間范圍、以及患者不接受醫療干預可能發生的損傷的充分考慮,審評機構有可能批準該器械,但需要申請人在其說明書、標簽中明確提示該類外科手術可能存在8%的嚴重不良事件率,并且規定只有受過充分培訓的醫生才能實施該器械的植入手術。
四、示例2的工作表
因素 | 考慮的主要問題 | 評價記錄 |
器械受益的評估 |
1.受益的類型 | a) 評價了哪些主要終點或替代終點? b) 評價了哪些次要終點或替代終點? c) 患者如何看待受益價值? 注:從臨床試驗資料中得出,如顯著改善患者自理能力、生活質量、輔助功能恢復,降低死亡率、功能喪失、改善癥狀等。 | 維持記憶。 改善生活質量。 患者非常重視這些受益。 |
2.受益的大小 | a) 對于所評價的每個主要終點,次要終點或替代終點: i 每種治療效果的程度如何? b) 用什么方法衡量受益? i 按照該衡量方法,受益大小如何? | 處于疾病早期的患者受益顯著;處于疾病晚期的患者受益較小。 |
3.受益的概率 | a) 這項研究是否能夠預測哪些患者將會受益? b) 預期使用患者獲得受益的概率是多少? c) 不同亞組人群之間的受益有何差別?(如果研究對于亞組人群是充分有效的,需說明特定亞組、差別的特性和造成這些差別的原因) d) 不同人群的公眾健康受益是否有差異? e) 即使是總人口的小部分受益,這些患者如何看待受益價值? | 該試驗針對兩個亞組人群進行了研究,即疾病早期和晚期的受試者?梢酝茢喑黾膊≡缙陔A段的患者受益較大,而處于疾病晚期階段的患者受益較小。 |
4.受益的持續時間 | a) 如果相關,治療效果的持續時間(包括主要和次要終點)是否能夠確定?如是,請明確。 b) 受益的持續時間對于患者是否有價值? | 器械植入后受益持續存在。 |
器械風險的評估 |
5.不良事件(事件和后果)的嚴重程度、類型、數量和發生率 |
|
|
1)器械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 | 該產品有什么器械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 | 部分肢體麻痹、失明、運動功能喪失、眩暈和失眠癥。 |
2)器械相關的一般不良事件 | 該產品有什么器械相關的一般不良事件? | 人格改變、情緒波動和言語不清 |
3)使用中的并發癥 | 患者會面臨的其他使用中的并發癥? | 即使術者是經過充分培訓的神經外科醫生,手術本身嚴重不良事件的發生風險為8%。 |
6.傷害事件概率 | a) 在預期使用人群中發生不良事件的概率是多少? b) 在研究人群中每個不良事件的發生概率是多少? c) 在上述預期中,評估的不確定度是多少? d) 在不同亞組人群中發生不良事件的概率是否有差異(如是,請明確)? e) 考慮到器械帶來的可能的受益的同時,患者是否愿意接受可能的不良事件的風險? | 高:手術造成的死亡風險嚴重不良事件為8%;其中失明等嚴重不良事件的概率為1%;;非嚴重不良事件的概率為5%。綜合考慮,器械存在高風險。 對于疾病早期階段的患者,由于接受器械植入后持續的時間更長,其可能面臨更高的風險。然而,這些患者也會獲得更高的受益。 |
7.傷害事件的持續時間 | a) 不良事件會持續多長時間? b) 不良事件是否是可逆的? c) 針對不良事件,應采取什么樣的應對措施? | 死亡和嚴重不良事件是永久的;非嚴重不良事件可能是可逆的。 |
8.假陽性或假陰性診斷結果引起的風險 | a) 假陽性結果的后果是什么? b) 假陰性結果的后果是什么? c) 這是相關疾病診斷的唯一方法,還是診斷方法的一部分? | 不適用 |
評估器械可能受益和風險時考慮的其他因素 |
9.不確定性 |
|
|
1)臨床研究設計的質量 | 臨床研究數據的可靠性如何? | 良好。盡管研究規模小,但臨床終點的置信區間很窄。 |
2)臨床研究實施質量 | a) 臨床試驗是如何設計,實施和分析的? b) 是否有缺失數據? | 非常好。幾乎所有受試者均接受了隨訪。 |
3)臨床研究結果分析的可靠性 | a) 研究結果是否可重復? b) 臨床研究是否是同類首次? c) 是否有取得了類似結果的其他臨床研究? | 非?煽?梢詮慕Y果中識別出器械效果最好的亞組。在試驗設計過程中預先規定了亞組分析。 |
4)臨床研究結果的可推廣性 | 臨床研究結果是否可以應用于一般人群,還是僅適用于個別的、特定的群體? | 可推廣,因為知道處于疾病早期階段的患者反應更好。 |
10.以患者為中心的評估 | 器械受益和風險是否包括對生活質量造成的影響(與健康相關)? | 患者高度重視該治療方法,因為他們沒有其他治療方案,且該治療方法可以大幅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 |
11.疾病的表征 | a) 患病會給患者帶來哪些影響? b) 該病是可治療的嗎? c) 病情將如何發展? | 疾病非常嚴重并且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記憶力。疾病是慢性且不可治愈的。 |
12.患者的觀點 |
|
|
1)患者偏好信息對風險和受益的考慮 | a) 申報器械對患者最重要的受益是什么? b) 申報器械對患者影響最大的風險是什么? c) 是否有明確的定性或定量的患者偏好信息(PPI)表明患者對于該治療結果或替代療法的偏好。 d) 患者偏好信息(PPI)是否表明患者愿意接受申報器械可能造成的風險來換取可能帶來的受益? e) 現有患者偏好信息(PPI)表明的患者對最大可接受風險和最小可接受受益的觀點,是否改變原有的產品風險評價? f) 現有的患者偏好信息(PPI)是否表明:大多數或全部患者在考慮了疾病的嚴重性、長期性或缺乏替代療法的因素后,接受風險-受益之間的權衡? | 患者愿意承擔植入器械的風險,因為沒有其他治療方案,并且他們的癥狀極其嚴重。 此類疾病的患者通常愿意冒死亡的風險以改善他們的預后。 |
2)患者偏好信息相關性和可理解性 | a) 每項風險是否可識別和可確定? b) 患者是否理解每種類型的風險和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c) 患者是否理解每種受益的類型和受益發生的可能性? |
|
3)患者偏好信息的可推廣性和差異性 | a) 患者偏好信息(PPI)是否表明,患者偏好會因疾病的嚴重性、長期性或其他患者特征而不同?如是,請明確。 b) 患者偏好信息(PPI)是否覆蓋全部預期患者?如果沒有,請具體說明現有患者偏好信息的研究人群。 |
|
13.可供選擇的替代治療或診斷 | a) 是否有其他治療方法? b) 替代療法的有效性如何? i 不同亞組人群間替代療法的有效性差異如何? c) 對替代療法的承受性如何? i 不同亞組人群對替代療法的承受性差異如何? d) 任何已有的替代療法會帶來哪些風險? | 沒有可用的替代治療方案。 |
14 風險降低和適應證限制 | a) 是否有降低風險的手段(包括將適應證限制在受益大于風險的亞組中)?例如使用產品說明書或標簽,組織培訓,提供附加療法等手段。 b) 建議使用哪些降低風險的手段? | 為外科醫生提供培訓。 在說明書、標簽中聲明該器械對處于疾病早期階段的患者效果更好。 |
15.上市后數據 | a) 市場上是否還有其他類似適應證的器械? 這些同類器械的有效性和不良事件發生率是否與申報器械的預期發生率相似? b) 已有的上市后數據是否會改變已上市同類產品的風險或受益評估? c) 根據上述風險受益評價,是否有理由在上市后考慮進一步評價以下方面? i. 醫療器械的長期性能表現 ii. 培訓項目的有效性或使用者使用器械的偏好 iii. 亞組人群(例如兒童、女性) iv. 罕見的不良事件 d) 是否有理由預計申報器械的“真實世界”性能表現和上市前的表現有顯著差異? e) 是否有用以支持此批準的數據可以推遲到上市后收集? | 該器械是“同類首創”,市場上沒有類似的器械。故沒有關于其他器械的先驗信息可用于推斷本器械的性能。因此,應在上市后評估其長期性能,包括長期有效性、長期不良事件、器械持續時間等。 可能會推薦開展上市后研究。 |
16.解決臨床需求的新技術 | 這個器械解決的醫療需求多大程度能通過現有治療方法滿足? | 申報器械采用了突破性技術。預期未來對于該器械的改進可能降低當前預期的器械相關風險。 |
受益總結 | 風險總結 | 其他因素總結 |
處于疾病早期階段的患者獲得受益的機會很大。受益包括保護記憶和提高生活質量;颊呒捌渲匾曉撌芤。 | 長期植入的器械需要外科手術。 手術造成的死亡風險為8%;嚴重不良事件的概率為1%;非嚴重不良事件的概率為5%。對于較年輕的患者來說風險較高,因為他們需要在很長的時間內將該器械置于體內。 | 患者愿意接受該器械的相關風險,因為如果器械起效患者將獲得實質性受益,且目前尚無其他替代療法?梢酝ㄟ^培訓外科醫生和在說明書、標簽中加以限制說明的方式降低風險。 |
結論 可能受益是否大于可能風險? |
是的。對部分患者來說受益大于風險,審評機構傾向于為愿意接受其風險以換取其受益的患者提供接受該治療的機會。目前沒有其他替代治療方案,該器械預期用于治療某種嚴重疾病,且患者可能能夠顯著改善其生活質量并維持記憶。因為受益巨大且能夠改善生活,患者愿意承擔相關風險,甚至包括較高的死亡風險。盡管與該器械相關的風險很高,但可以通過培訓外科醫生和在說明書、標簽中加以限制說明的方式來降低風險。另外,該療法為創新療法,市場上沒有其他類似的替代療法?v使其風險高,但考慮到可能的顯著受益且風險可被降低,仍認為其受益高于風險。最后,預期隨著日后產品技術和手術技術的不斷改進,該器械的不良事件率能夠有所下降。 |
五、示例3
申報產品為一種新的體外診斷器械(IVD),用于一項血清學檢測試驗,可以將乳房X線鉬靶檢查結果為BI-RADS 4級的患者分為兩組,即低乳腺癌風險組和其它組。對低乳腺癌風險組,醫生將建議等待數月后再進行隨訪檢查,從而避免了因乳腺活組織檢查(活檢)所引起的可能并發癥;而對其它組的BI-RADS 4級患者,則依照現行的診療規范建議其接受乳腺活檢。對于該體外診斷器械擬申請的預期用途為:
該體外診斷試驗可測量10種肽分析物,并產生單一的定性結果。該檢測預期用于經乳房X線照相術認定乳腺病灶為BI-RADS 4級的40歲或以上的女性,以便幫助醫生決定是否建議進行乳腺活檢。
陰性檢查結果(低風險):不建議立即進行乳腺活檢,等待數月再進行隨訪檢查。
陽性檢查結果(高風險):建議立即進行乳腺活檢。
對預期適用人群進行的臨床研究的結果(包括所有受試者的活檢結果)為:
|
| 乳腺活檢 |
|
|
| 惡性 | 良性 |
|
血清學檢測試驗 | 陽性 | 97 | 75 | 172 |
陰性 | 3 | 225 | 228 |
|
| 100 | 300 | 400 |
靈敏度=97%(97/100),95% 雙側置信區間:91.5%至99.0%
特異度=75% (225/300),95% 雙側置信區間:69.8%至79.6%
患病率=25% (100/400)
陰性預測值(NPV)=98.7% (225/228)
陽性預測值(PPV)=56.4% (97/172)
受益:使用該器械的主要受益為使57%(228/400)的檢測結果顯示低乳腺癌患病風險的受試者避免了因立即進行乳腺活檢所引起的可能并發癥。
風險:在血清學檢測結果呈陰性的受試者中基于即刻活檢診斷的癌癥患病率為1.3%(3/228=1-NPV)。使用該器械的主要風險在于對部分本可以通過活檢確診乳腺癌的BI-RADS 4級患者未能及時進行乳腺活檢,從而延誤了這些患者的診斷和治療。對于該風險,申辦方聲稱,在未接受活檢的BI-RADS 4受試者中,臨床上可接受的癌癥患病率為≤2%,其原因為:a)通常不建議BI-RADS 3級患者立即進行活檢(相反,建議患者等待數月再進行進一步評價);b)BI-RADS 3級患者中,乳腺癌的預期患病率為2%。從臨床研究中可測量的受益-風險比為75(225/3),未接受活檢的BI-RADS 4級受試者中觀察到的風險低于BI-RADS 3級患者的預期風險。
其他因素:
不確定性:根據觀察到的研究結果所計算的相關統計學置信區間通常存在不確定性。
與遺漏原本通過活檢可確診的癌癥所帶來的臨床影響相比,避免活檢并發癥所帶來的臨床影響并不會左右獲益-風險比。也就是說,受益類型并不一定與風險類型相對應。
不能保證乳房X線照相術結果為BI-RADS 4級的患者中漏診的乳腺癌的臨床影響等同于結果為BI-RADS 3級的患者中的乳腺癌的臨床影響。因此,對于潛在風險/危害的程度存在不確定性。
檢測結果呈陰性且未接受活檢的BI-RADS 4級患者將不會接受已有的良性疾病的組織病理學評估。
患者的觀點:患者通常對延誤乳腺癌診斷和治療的接受能力較低。這一點需要在患者權衡避免與活檢相關的并發癥的價值時予以考慮。
可供選擇的替代治療或診斷:尚未有其它體外診斷器械獲批用于該項新測試的預期用途。
降低風險:檢測結果呈陰性的所有女性患者將接受隨訪以進行進一步評估和檢查。
批準/不批準的綜合考量:申請人合理地定義了受益和風險的類別和可能性。提出了與該檢測的性能參數相一致的針對可接受風險的臨床實踐指南。未能提供權衡不同類型獲受益與風險的直接比較,需要額外的信息以建立可接受的受益風險比?紤]到受益的不確定性以及潛在的顯著風險(對極少數患者),該器械可能暫時不會予以批準,但在作出最終決定前很可能會提交專家委員會討論。
六、示例3的工作表
因素 | 考慮的主要問題 | 評價記錄 |
器械受益的評估 |
1.受益的類型 | a) 評價了哪些主要終點或替代終點? b) 評價了哪些次要終點或替代終點? c) 患者如何看待受益價值? 注:從臨床試驗資料中得出,如顯著改善患者自理能力、生活質量、輔助功能恢復,降低死亡率、功能喪失、改善癥狀等。 | 避免乳腺活組織檢查引起的發病。 |
2.受益的大小 | a) 對于所評價的每個主要終點,次要終點或替代終點: i 每種治療效果的程度如何? b) 用什么方法衡量受益? i 按照該衡量方法,受益大小如何? | 避免與乳腺活組織檢查有關的不便、疼痛和并發癥。 |
3.受益的概率 | a) 這項研究是否能夠預測哪些患者將會受益? b) 預期使用患者獲得受益的概率是多少? c) 不同亞組人群之間的受益有何差別?(如果研究對于亞組人群是充分有效的,需說明特定亞組、差別的特性和造成這些差別的原因) d) 不同人群的公眾健康受益是否有差異? e) 即使是總人口的小部分受益,這些患者如何看待受益價值? | 在預期使用人群中約57%(228/400)。 |
4.受益的持續時間 | a) 如果相關,治療效果的持續時間(包括主要和次要終點)是否能夠確定?如是,請明確。 b) 受益的持續時間對于患者是否有價值? | 可變的?赡苁情L期的(終身不需要活組織檢查),或者可能僅持續到隨訪檢查提示進行活組織檢查。 |
器械風險的評估 |
5.不良事件(事件和后果)的嚴重程度、類型、數量和發生率: |
|
|
1)器械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 | 該產品有什么器械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 | 某些通過活組織檢查可檢測到的乳腺癌患者在隨訪檢查之前可能不會檢測/治療乳腺癌(假設發生隨訪檢查)。 |
2)器械相關的一般不良事件 | 該產品有什么器械相關的一般不良事件? | 未能對本應在活組織檢查中檢測到的非惡性疾病進行特征描述。 |
3)使用中的并發癥 | 患者會面臨的其他使用中的并發癥? | N/A |
6.不良事件的概率 | a) 在預期使用人群中發生不良事件的概率是多少? b) 在研究人群中每個不良事件的發生概率是多少? c) 在上述預期中,評估的不確定度是多少? d) 在不同亞組人群中發生不良事件的概率是否有差異(如是,請明確)? e) 考慮到器械帶來的可能的受益的同時,患者是否愿意接受可能的不良事件的風險? | 最嚴重的有害事件發生在約1%(3/400)的預期使用人群中。在檢查呈陰性的受試者中的發生率略超過1%(3/228)。 |
7.不良事件的持續時間 | a) 不良事件會持續多長時間? b) 不良事件是否是可逆的? c) 針對不良事件,應采取什么樣的應對措施? | 如果未檢測到可治療的/可治愈的乳腺癌,時間可能是終身的。 |
8.假陽性或假陰性診斷結果引起的風險 | a) 假陽性結果的后果是什么? b) 假陰性結果的后果是什么? c) 這是相關疾病診斷的唯一方法,還是診斷方法的一部分? | 見上文。 |
評估器械可能受益和風險時考慮的其他因素 |
9.不確定性: |
|
|
1)臨床研究設計的質量 | 臨床研究數據的可靠性如何? | 不能保證乳房X線照相術結果為BI-RADS 4的患者中未檢測到的乳腺癌的臨床影響等同于結果為BI-RADS 3的患者中的乳腺癌的臨床影響。因此,可能風險/危害的程度存在不確定性。 |
2)臨床研究實施質量 | a) 臨床試驗是如何設計,實施和分析的? b) 是否有缺失數據? | 好。 |
3)臨床研究結果分析的可靠性 | a) 研究結果是否可重復? b) 臨床研究是否是同類首次? c) 是否有取得了類似結果的其他臨床研究? | 合理可靠。 |
4)臨床研究結果的可推廣性 | 臨床研究結果是否可以應用于一般人群,還是僅適用于個別的、特定的群體? | 與未檢測到一個本可通過活組織檢查檢測到的癌癥的臨床影響相比,患者對避免活組織檢查發病的重視程度未知。 |
10.以患者為中心的評估 | 器械受益和風險是否包括對生活質量造成的影響(與健康相關)? | 患者對受益和風險的重視程度各不相同;颊咴谑盏BI-RADS 3的結果后選擇不接受活組織檢查的相關信息可能有幫助。 |
11.疾病的表征 | a) 患病會給患者帶來哪些影響? b) 該病是可治療的嗎? c) 病情將如何發展? | 疾病非常嚴重并且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疾病是慢性的,可能是不可治愈的,并且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是致命的。 |
12.患者的觀點: |
|
|
1)患者偏好信息對風險和受益的考慮 | a) 申報器械對患者最重要的受益是什么? b) 申報器械對患者影響最大的風險是什么? c) 是否有明確的定性或定量的患者偏好信息(PPI)表明患者對于該治療結果或替代療法的偏好。 d) 患者偏好信息(PPI)是否表明患者愿意接受申報器械可能造成的風險來換取可能帶來的受益? e) 現有患者偏好信息(PPI)表明的患者對最大可接受風險和最小可接受受益的觀點,是否改變原有的產品風險評價? f) 現有的患者偏好信息(PPI)是否表明:大多數或全部患者在考慮了疾病的嚴重性、長期性或缺乏替代療法的因素后,接受風險-受益之間的權衡? | 患者對推遲乳腺癌的診斷和治療的接受能力通常較低。這一點需要與患者對避免活組織檢查引起發病的重視程度進行權衡。 |
2)患者偏好信息相關性和可理解性 | a) 每項風險是否可識別和可確定? b) 患者是否理解每種類型的風險和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c) 患者是否理解每種受益的類型和受益發生的可能性? |
|
3)患者偏好信息的可推廣性和差異性 | a) 患者偏好信息(PPI)是否表明,患者偏好會因疾病的嚴重性、長期性或其他患者特征而不同?如是,請明確。 b) 患者偏好信息(PPI)是否覆蓋全部預期患者?如果沒有,請具體說明現有患者偏好信息的研究人群。 |
|
13.可供選擇的替代治療或診斷 | a) 是否有其他治療方法? b) 替代療法的有效性如何? i不同亞組人群間替代療法的有效性差異如何? c) 對替代療法的承受性如何? i不同亞組人群對替代療法的承受性差異如何? d) 任何已有的替代療法會帶來哪些風險? | 無替代治療方案或診斷可用于擬定的預期用途。 |
14 風險降低和適應證限制 | a) 是否有降低風險的手段(包括將適應證限制在受益大于風險的亞組中)?例如使用產品說明書或標簽,組織培訓,提供附加療法等手段。 b) 建議使用哪些降低風險的手段? | 無替代治療方案或診斷可用于擬定的預期用途。 |
15.上市后數據 | a) 市場上是否還有其他類似適應證的器械? 這些同類器械的有效性和不良事件發生率是否與申報器械的預期發生率相似? b) 已有的上市后數據是否會改變已上市同類產品的風險或受益評估? c) 根據上述風險受益評價,是否有理由在上市后考慮進一步評價以下方面? i. 醫療器械的長期性能表現 ii. 培訓項目的有效性或使用者使用器械的偏好 iii. 亞組人群(例如兒童、女性) iv. 罕見的不良事件 d) 是否有理由預計申報器械的“真實世界”性能表現和上市前的表現有顯著差異? e) 是否有用以支持此批準的數據可以推遲到上市后收集? | 如果確定器械是可批準的,則可能需要補充(上市后)信息,以詳細說明對不確定因素的理解以及患者的風險承受能力及對受益的觀點。 |
16.解決臨床需求的新技術 | 這個器械解決的醫療需求多大程度能通過現有治療方法滿足? | 此技術非最新的。 |
受益總結 | 風險總結 | 其他因素總結 |
在此案例中的受益是避免絕大部分BIRADS 4患者出現與活組織檢查有關的發病。 | 約有1%的被測患者(略高于1%的測試結果呈陰性的患者)延遲了乳腺癌的檢測/治療。 | 在當前的實踐中,約2%的乳房X線照相術結果異常的患者(即BI-RADS 3),由于活組織檢查的推遲,在隨訪檢查之前可能檢測不到乳腺癌。 |
結論 可能受益是否大于可能風險? |
合理地定義了受益和風險的種類和可能性。提出了針對可接受風險的臨床實踐參考,其與檢查出的性能特征一致。未直接說明不同類型的受益與風險的權重,需要其他信息以確定二者的權衡是否可接受?紤]到受益的不確定性和(極少數患者)風險的實質性,該器械可能會被決定不予批準。 |
附件3
基于受益-風險判定的實例
冠狀動脈狹窄是否導致冠狀動脈下游心肌供血的缺血,即是否具有功能學意義,是臨床上是否對狹窄進行血運重建的主要依據。已有大量的臨床研究證明冠狀動脈功能學評估比冠狀動脈解剖學評估(狹窄程度)提高了患者的臨床受益。一種用于成人患者冠狀動脈病變血管功能學評價的產品,為臨床常規利用冠狀動脈造影影像判斷冠狀動脈狹窄是否具有功能學意義提供了優效的無創評估方法。
一、受益評估
綜合回顧性臨床研究和前瞻性臨床試驗研究,產品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和重復性可控,分析結果的一致性非劣效于金標準評估結果,診斷性能優效于臨床常規評估結果。
產品簡化了現階段臨床中冠狀動脈功能學評估的方法,提高了評估的安全性。產品采用無創分析方法,在臨床應用中對患者沒有額外創傷,在臨床操作中不需要使用壓力導絲,避免了可能在遠端誘發斑塊破裂、損傷血管的風險;無需使用微循環擴張藥,避免誘發充血給患者帶來的副作用。產品解除了無法在哮喘、嚴重高血壓以及二級房室傳導阻滯患者中進行冠狀動脈病變血管功能學評價的限制。另外,產品可節省冠狀動脈功能學評估的時間。
二、風險評估
(一)假陽性和假陰性分析結果導致的風險
部分目標血管的分析結果存在假陽性,患者可能接受不必要的血運重建治療。由于影響因素較多,冠狀動脈病變血管功能學評價的金標準方法的陽性率偏高,導致分析結果可能出現假陽性。如果患者沒有明顯缺血的臨床癥狀,即使分析結果為陽性,臨床醫生應綜合判斷和選擇是否進行血運重建或采取強化藥物治療,進一步降低風險。
部分目標血管的分析結果存在假陰性,延遲介入治療手術可能會增加心肌梗死的風險。如果患者存在明顯缺血的臨床癥狀或者冠狀動脈造影顯示血管狹窄,即使分析為陰性,臨床醫生可以綜合判斷和選擇是否進行血運重建治療或者進行金標準方法評估,進一步降低風險。
(二)冠狀動脈造影質量不佳和分析操作不規范導致的風險
冠狀動脈造影質量不佳或者分析人員分析不規范均會增加分析結果出現錯誤的風險。對冠狀動脈造影醫生進行造影采集規范化培訓以及對分析人員進行分析規范化培訓,可控制風險。
三、其他因素
不確定性:產品分析結果指導冠狀動脈血運重建手術的長期臨床效果,需要在產品上市后繼續收集相關信息,設計臨床終點或者患者終點為觀察目標的臨床研究來分析QFR指導冠狀動脈血運重建手術的長期臨床效果。
四、受益-風險的確定
患有哮喘、嚴重高血壓、二級房室傳導阻滯或者其他無法采用金標準方法的適應證患者,對風險的容忍度較高,使用無創評估方法會提供冠狀動脈功能性評估信息,患者可明顯獲得受益。
患有穩定性心絞痛、不穩定性心絞痛的患者,對風險的容忍度較低,可以選擇無創評估方法或者金標準方法來獲得功能學評估。由于患者病情穩定,評估結果導致即刻血運重建或者延遲血運重建所帶來的風險較低,而且患者將受益于無創分析結果,避免了由于微循環擴張藥物帶來的不適,減少診斷時間和費用,綜合考慮患者受益大于風險。
對于急性心梗急性期患者,一般需要在對靶病變血管進行血運重建幾天后,再次進行非靶病變血管的功能學評估。由于無創評估方法避免了再次進行冠狀動脈造影手術,使得患者獲得受益。然而,冠狀動脈功能學評估對急性心;颊呒毙云诜前胁∽冄艿呐R床指導價值仍需要臨床研究去探索。
考慮到風險控制措施已明確而且無創評估方法不是冠狀動脈功能學評估的唯一依據,臨床中還應結合患者的臨床病史、癥狀、其他診斷結果和臨床醫生的專業判斷來綜合評價冠狀動脈血管,患者可能接受與金標準方法一致性相近、優效于臨床常規方法、操作更便捷和快速、費用更低的新方法。
基于上述內容,可做出受益大于風險的判斷。